English

节能冰箱“省”了啥

——中国无氟节能冰箱项目小记
2000-06-02 来源:光明日报 温源 我有话说

节能省钱两相宜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冰箱的生产和销售不断增加。从1980年到1995年,居民用电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已从3%增至12%,年均增长率为16%。据估计,冰箱用电目前已占居民全部用电的50%。按照目前的冰箱能耗和电力生产水平,在今后15年内生产的冰箱将在其预期寿命内消耗6010亿度电,这些冰箱将增加5700兆瓦的发电,消耗400多亿元的投资,同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

为解决冰箱耗电产生的能源环境问题,我国从1994年开始向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申请无氟冰箱项目。1998年全球环境基金正式批准了中国无氟节能冰箱项目,并赠款961.7万美元。1999年正式实施文件获批准,前不久,该项目正式启动。

推广节能冰箱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据估计,该项目的实施能促进目前的冰箱在今后的15年内至少为国家节约100亿的投资,冰箱能耗减少1200亿度电。这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全球环境也将由于能够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而受益。在我国,如果每年进入消费者家庭的都是节能冰箱,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60吨。

节能冰箱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环保方面,也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一般来讲,使用电器的总费用等于购买价格加使用期的能源使用费用,后者大多是指电费。目前中国家庭普遍选择180到300升的冰箱,价格在2000元到4000元之间,节能冰箱由于采用高效节能零部件,成本和价格会提高200—300元,即8%—15%。

但同时我们为冰箱支付的电费日积月累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市场上的冰箱耗电量水平参差不齐,普通节能型节电率为25—30%;超级节能冰箱的节电率为45—65%,最大相差可达40%。有人算过一笔帐:市场上一台BCD—268电冰箱,普通型产品日耗电约1.5度,节能型产品可降至0.6度,按照电冰箱寿命12年,电价按每度0.6元算,12年可省电费2365元,而购买时可能只多花二、三百元,如果按北京每度电0.364元计算,购买超级节能冰箱增加的费用相当于2年节省的电费。

消除节能冰箱障碍

据中国家电协会有关人士介绍,我国无氟节能冰箱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消除节能冰箱广泛商业化的障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是说为节能冰箱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冰箱厂家愿意生产节能冰箱,消费者愿意购买节能冰箱。

项目活动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专门针对生产厂家的活动,包括对压缩机和冰箱厂家生产节能压缩机和冰箱的技术援助和培训、压缩机和冰箱厂家奖励计划和冰箱能耗标准的修订,目的是从节能冰箱的供给方面推动压缩机和冰箱厂家生产节能产品;另一类是针对节能冰箱的销售所设计一系列活动,从冰箱的需求方面鼓励节能冰箱的销售。

国内研究表明,中国现有的制冷技术可以改进,目前流行的冰箱规格和型号,其相应的能源消耗能够降低4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节能冰箱在西方国家已经普及,但在中国使用率还很低。从节能冰箱的需求角度来看,首先是节能冰箱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志,使得消费者对节电省钱保护环境的概念模糊不清。消费者也接触不到有关节能冰箱的权威信息,难以做出有信息根据的购买决定;其次,目前制定的冰箱能耗标准比较宽松,厂家没有必须采用节能措施的压力。第三,消费者低节能收益的意识很难改变,虽然消费者越来越喜爱质量高、可靠、节能的冰箱,然而冰箱购买者仍旧非常重视初次费用,容易低估寿命期内效益;此外,由于不掌握消费者需求,销售人员缺乏销售节能冰箱的知识,无法向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以及害怕价格升高后销售降低等原因,零售商不愿积存节能产品。

从供给角度看,在中国推广节能冰箱也存在多种障碍。由于国内厂商严重依赖进口或转让的技术,以及过分依赖于有限、不变的生产线,多数中国厂家缺少开发节能型冰箱的工程和设计技能,厂家缺乏设计节能冰箱的专业知识,产品设计和再设计的经验非常有限。压缩机是冰箱的关键部件,在冰箱的节能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节能压缩机主要靠进口而且价格较高,国内节能压缩机厂家开发和生产节能压缩机的能力较弱,造成生产节能冰箱的成本较高以及销售节能冰箱的风险提高。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此次节能无氟冰箱项目特意推出一系列活动,包括支持压缩机厂家生产节能压缩机、支持冰箱厂家生产节能冰箱、通过制定强制性和能耗标准和对冰箱厂家及经销商的奖励促使厂家设计和生产节能冰箱。

此次家用电器展览会也专门设立了“环保与节能冰箱”展区,重点展示电冰箱行业和节能技术在近年内取得的成就。参展的各节能冰箱企业均表示,在提高家用电器普及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减少家电在生产制造和使用中的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关爱家园,这将成为新世纪企业生产和家庭消费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